皇帝料理了敦親王之后,年羹堯也跟著倒霉了,被一貶再貶,最后被下旨處死。
華貴妃向皇帝求情,可皇帝因為死了兒子,哪有心思見她。
麗嬪不知在誰的攛掇下,告發(fā)了華貴妃過往的罪行,華貴妃成了年答應。
不過皇帝終歸是對年世蘭有幾分情誼,翊坤宮依舊讓她獨居,甚至允許她不去向皇后晨昏定省。
翊坤宮外被侍衛(wèi)圍成了鐵桶一樣,即是為了保護年世蘭,也是為了防止李氏的事情重新上演。
年世蘭是個剛烈的女子,皇帝誅殺了年家,若是她再知道了歡宜香的秘密,沖動之下,說不定會做出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情。
李氏刺殺弘盼的事情終歸是一根刺,皇帝現(xiàn)在對年世蘭懷有一絲情分,所以還愿意讓她活著,若日后哪天這絲情分沒了,皇帝再想起李氏的事情時,恐怕就會殺了年世蘭。
皇后沒心思理會年世蘭,她一心想著怎么除掉弘時,為弘盼報仇。至于皇帝無子絕嗣之事,那并不在她的考慮范圍之內(nèi)。
皇帝對弘盼的保護十分嚴密,皇后是個謹慎之人,如果沒有萬全的把握,她絕對不會出手。
平日里柔則還是那個端莊美麗的皇后娘娘,大概只有她的陪嫁侍女知道,私底下的皇后已經(jīng)瘋魔了。就像景仁宮只有剪秋知道,諴妃每日禮佛時,都會在佛前詛咒怨懟。
幾年的時光一閃而逝,弘時這些年特別的安全,皇帝悉心教導他,他總算是不像從前那般蠢笨了。
因為只有一個皇子,弘時難免會有些驕傲自滿,以為皇位必定是他的囊中之物,時常以太子的身份自居,朝臣也大多捧著他,以至于他的心態(tài)無限膨脹。
皇帝私底下不知道教訓了弘時多少次,但弘時有恃無恐,所以每次都會很快故態(tài)萌發(fā)。
皇帝依然希望嬪妃能傳出喜訊來,這幾年,后宮中多出了許多答應或常在之類的低等嬪妃,皇帝從未懷疑過自己的生育能力,太醫(yī)不敢告訴他,怕被皇帝滅口。
當然,皇后和太后也秘密的下了封口令,不讓皇帝知曉此事。
弘盼還活著的時候,太后一直舉棋不定,當今皇帝看著是個短命相,若弘盼登基成為新帝,太后可以通過柔則提點新帝,放了允禵一家。
可若是弘時登基,以李氏和柔則的恩怨,怕是整個烏拉那拉氏都會遭到他的厭棄,還不如干脆讓皇帝無子,再過繼一個子嗣。
太后從前就一直有“兄終弟及”的想法,只是皇帝也是她的兒子,她舍不得親手害死孫子,所以她只是冷眼旁觀,坐視后宮烏煙瘴氣,如同她前世縱容宜修殘害后宮一樣。
如今弘盼已死,太后再沒那么多顧忌了,他不想讓弘時登基,皇后也不會讓弘時登基。
剪秋這段時間總是笑瞇瞇的,因為宜修最近很開心:“皇帝若是沒有兒子,太后一定會力薦皇帝過繼允禵的孩子,甚至還可能會逼迫皇帝下旨冊封皇太弟?!?/p>
剪秋:“簡直是異想天開!”
宜修:“若無她的異想天開,本宮哪能借刀殺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