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貴妃對皇后之位虎視眈眈,可柔則卻不慌不忙,一直穩(wěn)坐釣魚臺。
只要二阿哥不出意外,柔則就是未來的太后,華貴妃現(xiàn)在給了她多少屈辱,她日后自然能千百倍的還回去。
柔則的目光并沒有放在后宮,華貴妃自己愿意費心費力協(xié)理六宮,柔則巴不得有人分擔(dān)這份辛勞,反正無論華貴妃做的多好,外面的人也只會稱頌是皇后治理得當(dāng)。
柔則現(xiàn)在防備的人不是華貴妃,而是皇帝,她怕皇帝去母留子,如同漢武帝的鉤弋夫人。
華貴妃如日中天,不過在前朝屢次傳出年羹堯僭越犯上的消息后,耳聰目明之人就已經(jīng)意識到了,年家要完蛋了。
后來年家果然和敦親王一起完蛋了,敦親王擁兵自重打算謀反,皇帝早就織好了天羅地網(wǎng),等著他往里鉆呢!
然而人算不如天算,敦親王逼宮的那天晚上,紫禁城的守衛(wèi)難免會出現(xiàn)一絲疏漏,長春宮的李氏竟趁機跑了出來,一路直奔阿哥所,用珠釵刺死了二阿哥弘盼,然后就自殺了。
鋒利的珠釵刺穿了弘盼的脖子,因當(dāng)晚事亂,竟找不到太醫(yī)及時救治,弘盼活生生血流不止而死。
皇帝還沒有從除掉敦親王的興奮中回過神來,就收到了這般噩耗,當(dāng)即吐了一口血,昏迷不醒。
皇后在承乾宮亦是突發(fā)急癥,不過她沒昏過去,而是強撐著要為兒子報仇。
“去給本宮查!李氏為何能順利的跑出長春宮?她一介深宮婦人,如何能徒手刺傷弘盼這樣的成年男子?弘盼身邊的奴才都去哪兒了,為什么攔不住李氏、又為什么不去找太醫(yī)!”柔則如同一頭發(fā)瘋的母獅子,徹底撕下了平日里的偽善假面。
其實柔則最懷疑的人是三阿哥弘時,弘時也住在阿哥所,他看到李氏重創(chuàng)弘盼之后,會不會一不做二不休,干脆讓弘盼一死了之?
皇帝醒來之后,同樣派人去調(diào)查了此事,對于李氏,他直接下旨鞭尸并誅了李家九族。
長春宮后殿搜出了一封血書,是李氏提前留下的,她聲稱是皇后陷害沈眉莊假孕、又?jǐn)x掇她謀害沈眉莊、緊接著毒殺了沈眉莊、又借著甄嬛之手將此事推給當(dāng)時的華妃。
“皇后已經(jīng)害死了四阿哥和五阿哥,臣妾為保全弘時的性命,只能出此下策,似皇后這般毒婦,該遭天打雷劈而死!臣妾先走一步,必在地府等著她!”
這似乎是李氏的絕筆,但誰都不能確定這封血書究竟是不是李氏所寫,若能借李氏之死陷害皇后,絕對有人愿意冒險!
皇帝和皇后查來查去,最后線索查到了敦親王的頭上,敦親王似乎是想在謀反時,直接除掉嫡皇子,就算謀反失敗了,也能讓皇帝痛徹心扉。
敦親王做到了,皇帝確實心痛至極,他的子嗣如今就只剩下了一根獨苗,哪怕三阿哥的生母犯了大錯,他也不得不捏著鼻子保下弘時。
至于皇后的想法,那并不在皇帝的考慮范圍之內(nèi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