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秋之后,皇帝下旨起架回鑾,圓明園避暑期間沒有發(fā)生任何怪事,只有兩件事比較惹人注目。
一是沈貴人和莞貴人鬧了點不愉快,二是四阿哥和莞貴人過從甚密……
沈貴人送了莞貴人一匹金番緞,不成想竟被莞貴人賞給了她的侍女浣碧,那浣碧也是個不知輕重的,當(dāng)即就將錦緞裁成了衣裳,穿出去在圓明園里四處招搖。
沈貴人不是安陵容,不會忍氣吞聲,她無意間撞見了花枝招展的浣碧之后,直接就去問莞貴人:“把我送你的東西賞給奴婢,究竟是幾個意思?”
當(dāng)時莞貴人很尷尬,因為她得寵,皇帝送她的東西都是珍品,金番緞在她這里很不起眼。
最近浣碧不太老實,總是若有若無的勾|引皇帝的注意,那天她穿著綠衣紅鞋,被皇帝說俗氣,浣碧既難堪又傷心,事后莞貴人就送了她一匹錦緞安慰她,畢竟浣碧也是甄家的女兒。
沒想到莞貴人隨手賞出去的東西竟是沈貴人送來的,沈貴人可不知道浣碧是莞貴人的妹妹,心里自然很不舒坦,況且其他嬪妃可沒少因為此事在背后嘲笑沈貴人“上趕著倒貼莞貴人,人家卻根本看不上!”
沈貴人和莞貴人的姐妹關(guān)系本就存在間隙,如今更是因為浣碧的不知收斂而岌岌可危。
說到底還是莞貴人過于自信了,沉溺在皇帝的盛寵中無法自拔,華妃又沒有找過她的麻煩,以至于她以為自己不需要任何幫手,曾經(jīng)稱姐道妹的沈貴人,如今連她的陪襯都算不上,隨手拉攏的安陵容更是早就被她拋之腦后了。
莞貴人寵冠后宮,四阿哥恰好與莞貴人偶遇了幾次,這對“母子”很快就搭上了線。
“皇帝年歲很大,卻只有三個兒子,唯獨四阿哥沒有生母,若皇帝是個短命的,甄嬛扶持四阿哥也算是給自己留了條后路。”這是華妃對甄嬛的惡意揣測。
至于甄嬛的真實想法?誰都不知道。反正不久之后齊妃就向皇帝狀告莞貴人與年輕皇子過從甚密,雖然甄嬛巧舌如簧的辯解,皇帝也有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,但終歸是在皇帝心中扎了一根刺。
“齊妃這個蠢貨,被兩個小宮女?dāng)x掇幾句,就急吼吼找皇帝告狀。”皇后一臉憤怒的對剪秋說道。
留著當(dāng)個把柄或者傳一些似是而非的謠言,亦或是設(shè)計讓皇帝親眼看見莞貴人和四阿哥接觸,不比直接告狀強多了?就算要告狀也沒必要自己親自去呀!
由于華妃的故意退讓,莞貴人如今已經(jīng)成長為了皇后的心腹大患,莞貴人和四阿哥的事是一步好棋,可惜被齊妃給毀了。
皇后:“莞貴人巧言令色,皇上現(xiàn)在只以為是嬪妃之間粘酸吃醋,否則私通皇子這條罪名就能釘死莞貴人。”
剪秋:“那兩個亂嚼舌根的宮女是伺候麗嬪的,不知此事與華妃有沒有關(guān)系?”
皇后皺著眉頭一言不發(fā),她現(xiàn)在是越來越看不懂華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