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中時疫未清之時,圓明園就傳來了噩耗,四阿哥和五阿哥接連染病,醫(yī)術(shù)最高明的太醫(yī)都集中在紫禁城,行宮的太醫(yī)對兩位皇子的病情束手無策。
消息傳回之后,皇帝立刻就指派了幾名太醫(yī)前往圓明園,皇后也責(zé)令太醫(yī)院抓緊時間研制藥方。
可惜天不假年,四阿哥和五阿哥還是先后病逝了,沒過多久,五阿哥的生母耿氏也跟著兒子一起去了。
皇帝的兒子本就不多,雖然他不待見四阿哥,但那好歹也是他的兒子,現(xiàn)在好了,他就只剩下兩個兒子了。
大概也只有皇帝會真的傷心,后宮嬪妃壓根就不在意此事,反正死掉的不是她們的孩子,皇后甚至還有點小竊喜,皇帝的兒子越少,她的二阿哥才會越受重視。
皇帝不是傻子,連著死了兩個兒子,最得利的人就是皇后,他心中怎會沒有猜忌?
皇帝派人悄悄暗查此事,可萬萬沒想到,這件事竟然牽連到了甄嬛。
在圓明園避暑時,四阿哥和甄嬛有過幾面之緣,甄嬛憐惜四阿哥身世悲慘,所以就讓甄家暗中照拂四阿哥。
哪成想甄家前些日子給四阿哥送供奉的奴才竟然染了時疫,四阿哥一下子便病倒了。
時疫剛發(fā)病時癥狀較輕,四阿哥又不受寵,除了一個奶嬤嬤,根本無人在意他,后來他就病重了,還傳染了不少人,五阿哥和耿氏因此遭了連累。
本來皇帝想秘密處死甄嬛,再找個借口料理了甄遠道一家,可京城不知怎的忽然傳出了流言,說雍正皇帝弒父,帝王失德遭了天譴,所以才會鬧時疫,接連死兒子。
皇帝只能公開甄嬛的罪名,并將其賜死,然后殺了甄遠道一家,以證明皇子之死是人禍而非天災(zāi)。
太醫(yī)終歸是研究出了治療時疫的藥方,時疫與流言逐漸平息。
皇帝是個勤政的人,但時疫過后,就算他忙于朝政,也會時常流連后宮,想來兒子太少,他也知道急了。
不知皇帝此時會不會后悔當年坐視弘暉不治而死,又把弘歷和弘晝丟在圓明園不聞不問,反正就算后悔了也來不及了,宜修不會原諒他、柔則也早對他失望了、端妃更是像條毒蛇一樣對他虎視眈眈。
宜修這么善良的人,怎能忍心端妃不知曉當年那碗墮胎藥的真相呢?
后宮里或許只有年世蘭對皇帝有幾分情誼,可惜皇帝并不珍惜,當然,如果年世蘭死了,皇帝就又會珍惜了。
自從四阿哥和五阿哥去世之后,皇后就失寵了,皇帝最多白天陪她吃頓飯,晚上的時候從不留宿,初一十五寧可獨宿養(yǎng)心殿。
雖然沒有任何證據(jù)指向柔則,但自從沈氏假孕案開始,皇帝就已經(jīng)起疑了,如同一根刺狠狠地扎進了心頭,永遠都拔不出來,除非柔則和她的二阿哥死了。
柔則如今也算是嘗遍了宜修當年獨守空閨的滋味,沒有人會可憐曾經(jīng)的宜修,也沒有人會可憐現(xiàn)在的柔則。
皇帝在后宮勤奮耕耘,然而嬪妃的肚子就是毫無動靜,芳嬪為他生下的小公主,就是他這輩子的最后一個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