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貴妃聽到這樣的消息,幾乎沒有猶豫的就信了。
或者說,她只是需要一個理由來推卸責任。
而太皇太后,既有動機又有這個實力。
再有孝獻皇后母子的前車之鑒,連最后一點疑慮都沒有了。
相信就算是皇帝本人聽到了,也會當即信個七八分。
當年的他作為得利者自然樂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難得糊涂,但如今作為天下之主,掌權(quán)多年,皇帝十分忌諱這樣的事兒。
縱然不是對自己下手,但這樣的勢力,手段和心思,對皇帝來說,本來就是威脅。
清朝以孝治國,皇帝又是太皇太后一手扶持,明面上決不能有一點忤逆和虧待;暗地里太皇太后歷經(jīng)三朝,前朝尚不好說,但在后宮絕對是一手遮天的存在,皇貴妃縱然是嬪妃之首,攝理六宮多年,也沒辦法完全保證能防住太皇太后暗地里的手段。
但一個孝字大過天,不說皇貴妃沒有證據(jù),就算有證據(jù),明面上皇貴妃甚至皇帝也太皇太后什么都做不了。
至于暗地里的手段,不說成功的幾率有多么渺茫,只一旦被查出來,謀害當朝太皇太后,就是誅九族的罪過。
皇貴妃哪里承受得住失敗的一丁點可能。
但佟家希望的破滅,皇貴妃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女兒的性命,也讓皇貴妃無法再忍。
毀了自己,敵人卻仍高高在上,尊貴無匹的繼續(xù)做她的太皇太后,這口氣,叫向來順風順水又是皇帝表妹的皇貴妃如何容忍?
為了對抗太皇太后,皇貴妃自知勢單力薄,也承擔不了失敗后所需要承受的代價,皇貴妃只有一個選擇,就是尋求同盟,將皇帝拉到自己的一方共同對抗太皇太后。
太皇太后在后宮確實可以稱得上只手遮天,但皇帝,始終是這個天下唯一名正言順的主人。
何況,兩人的年紀就擺在那里,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站隊太皇太后自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但一旦皇帝入局,站隊太皇太后相當于和皇帝作對,皇帝奈何不得太皇太后,不代表不能清洗和自己并不一條心的宮人太監(jiān)。
就算能僥幸借著太皇太后的勢暫時保住權(quán)勢地位,太皇太后的年紀還能撐多久?到時候還不是砧板上的魚,任皇帝處置。
所以,聰明人在權(quán)衡過后,自然知道該怎么選擇。
就算其中有一部分是太皇太后的死忠,已經(jīng)和太皇太后綁定過深,為太皇太后做過的事就是對方手上拿捏自己的把柄,但這種人,絕對不會太多。
這跟皇貴妃和太皇太后的對決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。
這也是明希將話傳到承乾宮的目的,太皇太后在后宮實在是扎根太久了,就算明希是多少輩子的老油條了,也不敢拿自己的和鈕祜祿氏一族去賭那百分之十的可能性。
明希如此,皇貴妃如今也是同樣的選擇。
至于孝康章皇后為何會在盛年突然病逝,這種事情皇帝未必沒有猜測,只是比起沒什么感情的生母,自然是自己坐穩(wěn)皇位更加重要,當時不提,如今也沒必要提起了。
明希從不認為皇帝真的對生母有多么深重的感情,不過是他用來提起佟家作為平衡朝堂后宮的一個借口罷了,順便刷一刷孝順的名聲。